今天,
《新华每日电讯》刊载《与江共生的南京之变》
从高空俯瞰长江南京段
百舸争流、巨轮畅行
这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
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钻石航段”
依江而建、因江而兴,这座城市触摸着长江的脉搏,也一度透支着母亲河。
2016年以来,作为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南京铁腕“止血”、涵养生态,大江迎来巨变。
累计退出生产岸线超32公里、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稳定达标、生态岸线占比大幅提升至78%……
从靠江吃江、过度索取,到守江爱江、拥江护江,
长江南京段正变身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
奋力谱写“还江于民”“与江共生”的生动答卷。
三进三退
江城风貌气象一新
草木繁盛,鸟鸣起伏,鱼虫林鸟湖草浑然一体;
原来的低洼地和水田,经水系修复形成湖泊,成为候鸟栖息地;
洲头、洲尾,江豚嬉戏捕食的画面时有出现……经过休养生息式保护,
全国首个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新济洲变身长江绿心,
湿地率由五年前的39.98%上升到目前的50%。
“水清了,鱼多了,说明环境变好了。”
作为最后一批退捕转产的渔民,70多岁的余金发感受尤其强烈。
南京大学的最新调查显示,极度濒危物种江豚在南京段的数量已由5年前的20多头增加至50多头,
南京成为全国唯一在市中心江段可以看到野生江豚活动的城市。
“珍稀动物频繁再现,背后是长江生态治理成效显现。”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茂松副教授说,
他带队调查了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在内的9处主要湿地,
发现154种鸟类,数量较2019年明显上升,
其中不乏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品种。
长江入苏“第一站”,
也是江苏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第一关”。
2016年、2018年、2020年,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2020年11月在南京,关键词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南京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
先“止血”后“治病”,一场“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变革加速推进。
5年来,长江南京段生态岸线占比由66%提高到78%。
从346国道明因路段左转驶入宁江路,
“春江十里”几个字映入眼帘。
从这里出发,红黄蓝三色路面标线犹如彩虹蜿蜒向前,全长18.3公里沿江风光美不胜收。
“长江大保护落实在何处?这条滨江岸线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浦口区负责人说,几年前,这里还是船坞散落、轧钢声不绝于耳的“十里造船带”。
退出历史舞台的不止一个“十里造船带”。
2018年以来,南京全市已拆除取缔长江岸线利用项目160个,
整改规范项目66个,清退生产型岸线超过32公里,
整治项目数量、拆除体量和清退生产岸线长度均列全省第一。
沿江而下,长江江宁段建成绿色亲水滨江公园,
建邺鱼嘴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胜地”,
雨花台区梅钢9号路片区打造三山矶公园、重现江畔明珠胜景……
长江“黄金带”镶上了众多“绿宝石”。
岸上修复见成效,水质、空气也明显好转。
此前,南京7条省控入江支流中的4条水质较差。
2018年6月起,南京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认领一条劣Ⅴ类入江支流,
构建起覆盖全市所有水体的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
动最科学的外科手术,上最严格的工程手段,用最精细的管理方法,下大力气推进综合治理。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42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累计均值优良比例100%,
28条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
“原来路过这儿都是捂着口鼻走的,现在倒成了周边一景,每天来晨练、遛鸟、吹萨克斯、打太极的络绎不绝。”
在金川河东瓜圃桥段居住了近20年的王秋香,高兴地跟记者分享身边的变化。
今年4月,第二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开幕,11个国家的驻华大使,50多所海内外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
与我国近百座城市的代表汇聚南京,共商生态议题。
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河流绿道串珠成链,南京生态之美令与会嘉宾赞不绝口。
截至2020年底,南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6%、绿地率40.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平方米,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由洲岛到岸线、再到全域,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融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
从过去的生产性工程思维转向生态性有机思维,把江城作为生命共同体来规划布局。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说,经过久久为功综合治理,
无论是岸线的生态功能还是入江水质、空气质量,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赓续文脉
古都江韵焕发新彩
国庆长假,燕子矶滨江公园成为很多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大河涛涛、青山相依、红日慢落、夕霞炙空,
人们欣喜发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矶夕照”又回来了。
金陵佳丽地,北郊为最。
北郊,即幕府山燕子矶一带,这里滨江岸线长约8.48公里,自古是“万里长江第一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条件曾使这里成为“化工基地”,
每年带来数十亿产值同时,也严重威胁生态安全。
“从燕子矶到二桥有8家码头,如果算上整个幕燕地区,化工码头、砂场等一共有110家。”
燕子矶新城负责人介绍,
2017年以来,
通过关停企业、生态修复、景观再造、产业转型、百姓安居,
一个绿色燕子矶、人文燕子矶、科技燕子矶正在崛起。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事关全局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会。
习近平总书记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指引沿江各省市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长江。
从上游重庆到中游武汉,再到下游南京,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路定向、擘画蓝图。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转身”深刻昭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当前,长江生态正在逐步好转,但长江大保护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环境治理还面临不少挑战。
谱写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协调联动,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治好“长江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追根溯源、找准病根、精准施策,尤其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
从源头上、整体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
特别是要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要加强协调联动,
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坚持治理“一盘棋”,注重整体推进,形成治理合力。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长江,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探索出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经济发展不是掠夺自然的竭泽而渔,
自然保护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错误做法,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同饮一江水,共绘九州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在思想上形成“一条心”,在行动中拧成“一股绳”,
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定能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