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梯安全相比,人们或许会更关注飞行安全。
飞机要在蓝天上飞翔首先要满足适航性(Airworthiness)标准的要求,
适航性标准规定了飞机及其部件的最低安全要求,
没写错是“最低”的安全要求。
今天偶尔找了几本有关适航性的外文书翻了翻,就被下面这张图吸引了,大家可以看一看!
是不是感觉代表“安全”的重物很沉重啊?
是不是感觉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啊?
当然了,其实也不算偶尔,
因为这段时间在看国外的安全工程类书籍,
这些书中涉及了大量的飞行事故,
所以也是有意识的想找几本介绍飞行安全的书看看。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安全示意图,说实话我内心挺震撼的!
我们常说安全涉及人、机器、环境三要素,
但以这种方式排列这三个要素我自己是第一次看到,
并且书中特意强调,
这三个环节是串联的而不是并联的
they act in series and not in parallel,
言外之意就是链条上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都完蛋了。
之前常看到的一般介绍人、机、环境三要素的示意图
书中继续写到:
每一个单一环节的失效都足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名飞行员的错误可将最好的飞机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同样,一名最好的飞行员也无法弥补飞机本身的严重失效。
The failure of a single link is sufficient for an accident to happen.
A pilot’s error can put the best aircraft in jeopardy,
and the best pilot cannot compensate for a serious failure in an aircraft.
从这里可以看出,
从飞行“安全”理念上讲:飞机和飞行员都非常重要。
而不像我们电梯行业常讲的电梯安全三份靠制造、七份靠维保
(我也真不知道这是谁先说的,不过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那就是制造厂的人先说的,哈哈)。
这张图够震撼吧!给您再看一遍:
书中,还有另外一张图我觉得也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我们电梯行业,那就是到底什么是安全?
书中提到了“安全水平”的概念“level of safety”。
作为监管当局,从安全角度出发他们倾向于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
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从技术角度或者简单的说从经济角度来看都无法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飞机,
要求太高了,大家都无法达到。
因此,制定适航性标准必须考虑“可接受性”准则(从安全的角度看)与“可行性”准则之间的平衡。
Within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balance criteria of acceptability
(from the safety point of view) an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same criteria.
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超过这个平衡点,再严格的标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投入)
也无法进一步提高飞机的安全水平,即不可行了,如下图。
因此,书中提出了一个制定适航性标准的黄金法则golden rule:
1.经济上合理;
2.技术上可行;
3.不同的形式的飞机制定不同的适航性标准。